【教学科研-32】实验小学城中校区语文教研组开展“基于标准,促进识写能力养成的单元教学与评价”主题研修活动 4月,城中校区语文教研组进行了主题为“基于标准 促进识写能力养成的单元教学与评价”的低年段校本研修活动,活动分两次进行。 4月17日下午,老师们观摩了由张洁老师执教的二年级第二学期《芭蕉花》一课。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学习字词各有侧重,创设各种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词意,通过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并由此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识写能力。 观课过程中,听课老师们着重关注以下几点:1)关注单元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的适切度。2)理解词语,老师运用了哪些策略,是否有效? 3)教师能否运用合理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观察点的引领下,每位听课老师都听得专注、投入。 观课活动一周后,教研组进行了本课的教学研讨活动。首先由张洁老师就本堂课交流了教学设计思考,从“帮助学生梳理文章思路、在语境中理解关键词语、语言实践”三方面谈了自己的教后反思与体会。接着,由各位听课老师契合关注点交流自己的观课所感所得。老师们准备充分,发言踊跃。黄美婷老师关注了教学内容的适切度,认为“关于语言学习,不同年级有不同的侧重点;不同文章有不同的训练点。因此,分析教学内容时,一要把握年段目标,二要找准文章的语言训练点……”;张爱萍、叶芳老师梳理了理解词语的方法:1.运用图片建立事物与词语之间的联系;2.采用直观的动作演示来理解词语;3.结合语境理解词语;4.借助解释条进行词义辨析;5.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除此之外,还有换词法、拆词法等等。王芳、潘琼美老师谈到了“评价是课程实施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外部诱因,它对课程实施有很强的导向、激励和反馈作用……”;吴双、朱丽叶等青年老师则谈了自己的听课收获。其中,朱丽叶老师谈到“第二个收获是,在课堂上老师很关注对学生的语言训练……整体感知和最后的填空是一样的,但是是有层次的,老师关注的点也不一样,前者更注重理清文章脉络,后者更具体化。所以,这也给我平时的教学带来启发。” 周玉琴老师也在研讨活动中引导教师们再次学习了二年级结束后要达成的年段目标要求,强调了教学目标的制定应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学生需要等因素,操作路径一般为:解析课表,细化阶段要求——结合教材,梳理教学内容——根据学情,区分认知水平——明确学习行为,叙写教学目标。评价目标应与学习目标应保持一致性,要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兴趣、习惯、成果”三个维度互相促进,识字与写字的评价应贯穿于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阅读识字要以“朗读为抓手,识字为重点,读懂为目的”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是平行,而是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的。 教师们的积极参与,实现了校本主题研修活动的目的:以一堂课为抓手,学习有效的教学方法,了解新的教学理念,同时通过交流让老教师传授宝贵的教学经验,帮助青年教师掌握良好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促使他们能更快更好地成长。